钱的味道
临近中午,一位大妈来存钱。一沓零钱,边边角角都皱巴巴的。我一边点钱一边和同事悄悄地说:“这个大妈肯定和南边街头卖葱油饼的大哥是一家人。”大妈耳朵尖,笑着说:“你咋知道的?没错没错,那个是我小儿子。”我不好意思地说:“因为你给我的钱上有葱油的香味。”同事和大妈听了都哈哈大笑。
古人用“铜臭”来形容钱的气味。可是,我却觉得我所接触每一张钱币不但没有“铜臭”,反而充满着一种种独特的味道。
透过大妈钱上浓浓的葱油香味,我仿佛看到大哥在油乎乎的白布伞下和面,擀饼,制酱的忙碌情景;仿佛看到一旁收钱的大嫂朴实的笑容;仿佛听到大哥大嫂递上饼时那句清脆利爽的“下次再来啊!”
街上搞服装批发的小廖,每次存的钱上都有一种淡淡的新衣服特有的布料味。而当这种味道变得越发浓重时,同事就会打趣道:“廖啊,又进新衣服了是不?”小廖也不含糊:“是啊,昨天刚到的货。有空去看看,给你们便宜。”其实,不是我们消息有多么灵通,能够知道小廖又进了新货。而是每次小廖来新衣服,卸货,验货,盘货,再接着衣服的买卖,几乎一天的时间,小廖的手里都不停地摸着拿着这些衣服。而每一张钱经过小廖的手都沾上了他手上的那种衣服崭新的布料味。
街角卖面粉的奶奶,常来信用社换破币。老人家眼睛不好,经常收到假币破币。每次来换破币时,奶奶都咬牙切齿地骂那些拿破币糊弄她的人是“杀千刀的”。虽然奶奶说话不太好听,但是每一张破币都被奶奶用面粉熬制的浆糊粘的平平整整的,每一张破币都散发着面粉的甜香。
还有修机械的大叔,每次拿来的钱上都是刺鼻的机油柴油味;专给人杀鸡宰鸭的大姐存的钱上的羽毛腥味;卖菜大爷钱上的青菜的清香;舍不得花销的大婶们,把一点一点的零钱攒起来埋在自家院子里,等攒够万儿八千拿来存时,钱上满满的全是泥土侵蚀的霉味……
多太多的钱,太多太多的味道。
这些钱上没有那些自诩清高的文人所说的“铜臭味”,反而充满了生活充满了劳动的味道,世俗而真实。每一种味道都是这里的百姓努力生活,辛勤劳作的见证;每一种味道都是这里的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诠释。
坐在柜台,嗅着这些味道,与其说我们经营着他们的钱,不如说我们经营着他们的幸福和希望。
上一篇:
下一篇: